中醫(yī)中藥百科網(wǎng)【官網(wǎng)】

設(shè)為首頁|加入收藏|關(guān)于我們|聯(lián)系我們|網(wǎng)站地圖

您的位置:首頁 >  動物類中藥

僵蠶

  • 中醫(yī)中藥百科網(wǎng) m.zecc.cn
  • 發(fā)布時間:2021-06-03 16:56:43
  • 來源:中醫(yī)中藥百科網(wǎng)

僵蠶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僵蠶

【中藥名】僵蠶 jiangcan

【別名】天蟲、僵蟲、白僵蠶。

【英文名】Bombyx Batryticatus

【藥用部位】蠶蛾科昆蟲家蠶蛾Bombyx moriL.的幼蟲感染白僵菌Beauveriabasiana (Bals.)Vaillant致死的干燥蟲體。

【動物形態(tài)】雌雄成蟲全身皆密布白色鱗片。體長1.6~2.3厘米。翅展3.9~4.3厘米。頭部較小。復眼l對??谄魍嘶?,下唇須細小。觸角呈羽毛狀。翅2對,前翅位于中胸部,呈三角形,較大;后翅生自后胸,較小;翅面有白色鱗片。雌性腹部肥碩,末端鈍圓;雄性腹部狹窄,末端稍尖。幼蟲體色灰白色至白色,胸部第2、3節(jié)稍見膨大,有皺紋。腹部第8節(jié)背面有l(wèi)尾角。

【產(chǎn)地分布】人工飼養(yǎng),一年可繁殖3代。分布于全國各地,以長江以南為主。

【采收加工】收集養(yǎng)蠶時自然感染白僵菌病死或人工接種培養(yǎng)的僵蠶,以石灰吸收水分后,曬干或微火焙干。

【藥材性狀】圓柱形,多彎曲皺縮,長2~5厘米,直徑0.5~0.7厘米。表面灰黃色,被有白色粉霜狀氣生菌絲和分生孢子。頭部較圓,黃棕色;體腹面有足8對,呈突起狀,體節(jié)明顯,尾部略呈二叉分枝狀。質(zhì)硬脆,易折斷,斷面平坦,外層白色,中間具4個亮黑色或亮棕色的絲腺環(huán)。氣微腥,味微咸。

【性味歸經(jīng)】性平,味咸、辛。歸肝經(jīng)、肺經(jīng)、胃經(jīng)。

【功效與作用】祛風定驚、化痰散結(jié)。屬平肝息風藥下屬分類的息風止痙藥。

【臨床應用】用量5~9克,煎服或人丸、散。用治驚風抽搐、咽喉腫痛、皮膚瘙癢、頜下淋巴結(jié)炎、面神經(jīng)麻痹。

【藥理研究】具有鎮(zhèn)靜、抗驚厥作用;具有抗凝血、降血糖和明顯抑制肉瘤S180的生長,及具有較弱的抑制細菌生長等作用。

【化學成分】僵蠶主要含蛋白質(zhì),脂肪。尚含多種氨基酸以及鐵、鋅、銅、錳、鉻等微量元素。

【使用禁忌】心虛不寧、血虛生風者慎服。

【配伍藥方】①治風壅牙痛:僵蠶,藁本、白芷各等分。上為細末。每用少許揩牙痛處,用鹽水灌漱。(《普濟方>僵蠶散)

②治重舌、木舌:僵蠶3克,黃連(蜜炒)6克。為末,摻之,涎出為妙。(《積德堂經(jīng)驗方》)

③治喉痹口瘡,腮頰腫痛:白僵蠶(炒去絲、嘴)、牛蒡子(微炒)各等分。為細末,煉蜜為丸,每30克作1.5丸。每服1丸,含化,食后。(《楊氏家藏方》消毒丸)

④治喉痹失音:瓜蔞皮(炒)、僵蠶(炒)、甘草(炒)各6克。共為末。每服9克,姜湯下。(《疑難雜癥簡方》)

⑤治喘嗽,喉中如鋸,不能睡臥:好末茶30克,白僵蠶30克。上為細末,放碗內(nèi),傾沸湯一小盞,用盞蓋定,臨臥,再添湯點服。(《瑞竹堂經(jīng)驗方》僵蠶湯)

⑥治瘰疬:白僵蠶,研末,水服1.5克,日三服。(《千金要方》)

⑦治遍身癮疹,疼痛成瘡:白僵蠶,焙令黃色,細研為末,酒服。(《圣惠方》)

⑧治一切疥癬:白僵蠶24枚(炒去絲),蝎梢5枚(去毒,微炒),地龍3條。上件研令極細。分作二服,小兒作五服。溫酒調(diào)下。服藥,然后澡浴。(《楊氏家藏方》三神散)



更多古今名醫(yī)

鄭欽安

鄭壽全,字欽安,生于清道光四年(1824),卒于清光緒三十二年..[詳細]

更多古今名醫(yī)

鄭欽安

鄭壽全,字欽安,生于清道光四年(1824),卒于清光緒三十二年..[詳細]

更多焦點熱文

刺猬皮

刺猬皮 【中藥名】刺猬皮 ciweipi【別名】猬皮、仙人衣。..[詳細]

健康養(yǎng)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