桑螵蛸
【中藥名】桑螵蛸
【別名】螳螂子、刀螂子、螳螂蛋、桑蛸、螵蛸、猴兒包。
【英文名】Mantidis Ootheca。
【藥用部位】螳螂科昆蟲大刀螂Tenodera sinensis Saussure、小刀螂Statiliamaculate (Thunberg)或巨斧螳螂Hierodula patellifera (Serville)的卵鞘。分別稱“團螵蛸”、“長螵蛸”及“黑螵蛸”。
【動物形態(tài)】大刀螂:體長7.5~9厘米,黃褐色或綠色。頭部三角形,顏面較狹。前翅革質,前緣綠色,翅薄,透明。后翅比前翅稍長,靠近前緣及基部有棕褐色斑。雌性腹部特膨大。足3對,細長,前足粗大,鐮刀狀,基部外緣有短棘17個左右,腿節(jié)下外緣有短棘4個,以第2個為最大。小刀螂:全身散布有不規(guī)則的黑褐色斑紋。前翅黃色至黃褐色,散布不規(guī)則的赤褐色至黑褐色斑。后翅暗褐色至黑褐色。前足腿節(jié)內側基部及脛節(jié)內側中央各有一漆黑斑紋。巨斧螳螂:全體綠色。前翅紋部偏后左右各有1橢圓形的白斑。后翅透明。
【產地分布】棲于草叢及樹枝上,捕食各種小蟲,秋季產卵于草莖或樹枝間。大螂和小刀螂分布于全國各地;巨斧螳螂分布于華北、華中地區(qū)。
【采收加工】自深秋至翌年春季均可采收。采后除去樹枝,置蒸籠內蒸30~40分鐘,殺死蟲卵,曬干或烘干。
【藥材性狀】由多數(shù)膜狀薄層重疊而成。上面中央有帶狀隆起,腹面平坦或有凹溝。體輕。斷面外層海綿狀,內層為許多放射狀小室,內有一細小橢圓形卵。氣微腥,味淡或微咸。團螵蛸:短半圓柱形,表面淺黃褐色,帶狀隆起不明顯,質軟韌。長螵蛸:長條形,表面灰黃色,帶狀隆起明顯,兩側各有1條暗棕色淺溝及斜向紋理,質硬脆。黑螵蛸:略呈平行四邊形,表面灰褐色,帶狀隆起明顯,兩側有斜向紋理,近尾端上翹,質硬韌。
【性味歸經】性平,味甘、咸。歸肝經、腎經。
【功效與作用】益腎固精,縮尿,止?jié)帷偈諠幭聦俜诸惖墓叹s尿止帶藥。
【臨床應用】用量5~9克,煎服或入丸散。用治遺精滑精,遺尿尿頻,小便白濁。
【藥理研究】桑螵蛸能夠延長小鼠常壓缺氧及游泳時間,降低高脂大鼠肝中LPO,增加小鼠胸腺、 脾臟、 睪丸指數(shù)和陽虛小鼠的體溫,這些作用可能與其補腎、固精之功效有關,此項研 究為桑螵蛸的臨床應用提供了基礎。其抗利尿作用為臨床治療遺尿、小便頻數(shù)提 供了理論依據。
【化學成分】桑螵蛸主要含蛋白質及脂肪等,卵囊附若的蛋白質膜上含檸檬酸鈣的結晶、卵黃球含糖蛋白及脂蛋白。
【使用禁忌】陰虛火旺或膀胱有濕熱者慎服。
【配伍藥方】①治遺精白濁,盜汗虛勞:桑螵蛸(炙)、白龍骨等分。為細末。每服6克??招挠名}湯送下。(《綱目》引《外臺》)
②治精泄不禁:桑螵蛸90克(焙干),龍骨60克,白茯苓30克。上為末,米糊和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服50丸,煎茯苓、鹽湯送下。食前服。(《普濟方》鎖陽丹)
③治虛勞夢泄:桑螵蛸(微炒)30克,韭子(微炒)60克。為末。每服6克,空心溫酒調下。(《古今醫(yī)統(tǒng)》桑螵蛸散)
④治妊娠小便數(shù)不禁:桑螵蛸12枚。搗為散。分作兩服,米飲下。(《產書方》)
⑤治產后小便不禁:a.桑螵蛸(炒)15克,龍骨30克。上為細末。食前,粥飲調下6克。(《婦人良方》)b.桑螵蛸(蒸,焙)12克,龍骨(煅)、牡蠣(煅)各18克。為末。水調9克服。(《鮮溪單方選》)
⑥治婦人虛冷,小便頻數(shù):桑螵蛸(炒)30枚,鹿茸、牡蠣粉、甘草各60克,黃芪15克。上為末。食前,姜湯調3克服。(《婦人良方》桑螵蛸散)
⑦補心氣,安神魂,定心志,治健忘,小便數(shù):桑螵蛸、遠志、菖蒲、龍骨、人參、茯神、當歸、龜甲(醋炙)各30克。為末。夜臥,人參湯調下6克。(《本草衍義》桑螵蛸散)
⑧治小便不通:桑螵蛸30枚,黃芩30克。上二物,以水一升煮,取四合頓服之。(《醫(yī)心方》引《小品方》云解散)
西安附兒中醫(yī)醫(yī)院“兒童發(fā)育行為疾病&生長發(fā)育疾病名醫(yī)..[詳細]